室內氣候技術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其核心是通過對人體舒適性研究找到合適的室內環境控制參數。這個技術在歐洲得到發展,從理論和實驗室研究進展到構建暖通空調系統以實現室內環境的舒適和健康目標,也就是實現室內微氣候環境。
目標的實現總是個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設計導向很重要。針對室內環境有三種設計類型:1)以設備為中心,如風機盤管水系統;2)以系統為中心,如恒溫恒濕恒氧(三恒)系統;3)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如輻射空調訂制系統。這3種系統類型都可以包括在本書所述及的室內氣候技術分類中,屬于不同的技術分級。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很多行業已經實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暖通空調和室內環境行業的數字化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根本性的改變,還需要不斷的探索,特別需要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本書力圖從依靠數字化來克服室內氣候技術的瓶頸問題,推動行業解決方案超常規發展。本書包含以下內容:1)以人為中心評價室內環境(環境工效),找到合適的室內氣候設計目標;2)所在氣候特點和建筑熱工情況,也就是確定“自然室溫”,給出設計的出發點。而設計出發點與設計目標的差距就是室內氣候的調節范圍;3)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建立實體系統與虛擬系統之間的關聯,智能化實現復雜室內氣候系統的設計、控制和運維服務;4)創新暖通空調體系,把暖通空調系統分解成若干基礎單元,再把系統編輯成數字編碼表相當于建立虛擬系統模型,這樣就可以通過數字孿生技術來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與服務。